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
“如果你只见过一个自闭症人士,那你也只算见过一个自闭症人士。”
美国阿德菲大学自闭症专家斯蒂芬·肖尔的这句话,在自闭症群体中广泛流传。
它不仅精准描述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异质性,也为我们理解和帮助自闭症人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然而,2025年7月发表在《自然-遗传学》的最新研究,为理解这种异质性带来了新的突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熨斗研究所领导的团队,通过对5392名自闭症儿童的多维度分析,首次确定了4种具有显著基因差异的自闭症亚型。
每种亚型不仅在行为表现和发育轨迹上各有特点,更拥有独特的基因图谱。
这不仅揭示了自闭症复杂性的深层原因,更可能为未来的个性化诊断和精准干预提供支持。
原文作者 |Allison Parshall
原文编辑 |Jeanna Bryner
整理| Gemini
编辑| Zoey_hmm
自闭症的遗传极其复杂
“自闭症谱系这个概念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承认了这种巨大的多样性。但也掩盖了彼此间的具体差异。
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家、荣休教授弗雷德·沃尔克马尔(Fred Volkmar)对此深有感触。
目前,自闭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社交沟通障碍、局限重复的刻板行为这两大核心特征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然而,这种相对粗略的分级方式,难以充分反映谱系复杂的真实差异。
正因如此,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试图结合遗传学信息和行为特征,将自闭症谱系划分成更有意义的亚型。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这些亚型能指导对自闭症人士及其家庭的精准支持,并从根本上揭示不同自闭症表现背后的成因。
图源:Sarah Grillo/Axios
回溯到19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时,自闭症研究者曾乐观地认为,很快就能找到明确的遗传病因(可能不止一个)。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自闭症专家凯瑟琳·洛德(Catherine Lord)回忆道:
“二十年前,遗传学家甚至预言,自闭症这个笼统的诊断将不再需要,我们会直接用基因来定义具体的疾病类型。”
但这个愿景落空了。
“自闭症的遗传学极其复杂,”该研究的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阿维娅·利特曼(Aviya Litman)坦言。
虽然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自闭症的影响程度(遗传度)估计在60%到80%之间,但为单个患者pinpoint(精确定位)一个明确的遗传原因非常困难——目前只有约20%接受检测的自闭症人士找到了明确的遗传病因。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数百个与自闭症风险相关的基因。拥有这些基因中的某些,确实会显著增加自闭症的可能性。
然而,核心难题在于: 即使知道了这些风险基因,科学家们依然难以可靠地预测它们究竟会如何转化为个人实际表现出的具体自闭症特质(如社交方式、重复行为)和成长发育路径。
4种新的自闭症亚型
为了弥合行为表现与遗传基础之间的关系,利特曼、索尔瓦尔德和团队分析了那项大型研究的数据。
他们运用智能算法、统计方法并结合临床经验,追踪了5,392名4至18岁自闭症儿童的:遗传信息、核心特质、发育里程碑。
根据孩子们在这些特质和发育模式上的整体表现,将他们清晰地划分成了4个稳定且内部特征相似的亚型。
图源:chatGPT画的
①社交与行为挑战型 (占37%)
核心特征更强:在社交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方面,比其他自闭症孩子面临的挑战更显著。
伴随挑战多: 同时更容易出现破坏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和焦虑等问题。
发育进程:没有明显的发育滞后。
②混合型伴发育迟缓 (占19%)
核心特征差异大:在社交沟通和重复刻板行为上的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明显,有的相对轻)。
发育进程:存在发育迟缓,成长里程碑(如语言、运动)比普通孩子要慢。
③中度挑战型 (占34%)
核心特征相对轻:在社交沟通、重复刻板行为等核心自闭症特质上,相比其他自闭症孩子,困难程度总体较低且较稳定——当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挑战仍然比普通孩子多。
发育进程:没有发育迟缓。
④广泛受影响型 (占10%)
核心特征全面且严重:在社交沟通、重复刻板行为及其他自闭症相关特质上,相比其他自闭症孩子,困难程度更深、范围更广。
发育进程:同时伴有发育迟缓。
需要注意的是:
每个亚型内部的孩子之间仍然存在个体差异,并非完全相同。
同一个亚型内的孩子,彼此之间的相似度远远高于与其他亚型孩子的相似度。
此外,这4种亚型的划分模式,在另一个规模较小的自闭症儿童群体中也得到了验证,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不同亚型的基因图谱差异很大
研究者们深入分析这四种亚型的遗传背景时,得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4组之间的基因图谱差异非常显著.
“对我来说,最大的意外是这四个亚型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它们底层的遗传和生物学机制截然不同。”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尔加·特罗扬斯卡娅(Olga Troyanskaya)教授强调。
一个关键的结论是:
不同亚型关联的基因,其活跃的时间点不同——有的主要在出生前发挥作用,有的则在出生后才活跃。
例如,社交与行为挑战型的儿童,其相关基因突变更多在出生后才变得活跃。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群体没有发育迟缓,且通常比其他亚型的孩子更晚被确诊。
共同第一作者娜塔莉·索尔瓦尔德(Natalie Sauerwald)也坦言:“我预想过亚型在生物学上会有差异,但实际观察到的差异程度远超预期,生物学上的共同点非常少。”
对于这四种亚型,未参与研究的自闭症领域权威专家弗雷德·沃尔克马尔(Fred Volkmar)和凯瑟琳·洛德(Catherine Lord)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洛德教授认为:“这些分组是合理的,也与其他研究者的发现相呼应。”
沃尔克马尔教授则点明:某种程度上,亚型的划分本身可能不算全新观点,但这项研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首次成功地将这些行为亚型与独特的遗传特征紧密联系起来。
研究的局限性
“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了解孩子属于哪种亚型,能带来更清晰的认识。”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纽约熨斗研究所的基因组学家娜塔莉·索尔瓦尔德(Natalie Sauerwald)解释道:“这为开启更个性化的护理、支持以及找到共鸣群体,打开了大门。”
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
首先,分析的5392名儿童中,77% 是白人,这个群体在种族多样性上缺乏代表性。
其次,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亚型分类,能否直接有效地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临床诊断和日常护理。
“这个分类远非最终或全面的答案,”特罗扬斯卡娅教授展望道,“随着未来收集到更多样化、更大规模的数据,我们有望定义出更精确、更细致的亚型。”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our-new-autism-subtypes-link-genes-to-childrens-traits/
邹小兵教授曾提醒家长们:“医生在看诊时,可能给个自闭症或疑似自闭症的诊断就没有了,但家长们一定要追根究底:
具体是哪一种自闭症类型?有哪些共患障碍?孩子的功能状况怎么样?孩子乃至我们家长处于什么样的环境系统之中?
针对不同的自闭症类型,邹小兵教授也列举出了一些共性的,已经被验证有效的干预方法——
这些案例表现如何?怎么针对性干预?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分享————
看完文章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评论区聊两句
刚速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